在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實驗中,酶標檢測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分析方法。洗板環節是其中的關鍵步驟之一,直接影響后續顯色反應的準確性。為了減少人為操作差異,提高清洗的效率與穩定性,賽默飛Wellwash 1x8洗板機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實驗室。本運行流程文件旨在為實驗人員提供一份系統、詳盡的操作指引,幫助使用者在標準化條件下順利完成清洗任務。
設備應置于干燥穩固的實驗臺面,保持周圍整潔。避免將儀器放置在高溫或直射光下,同時保持空氣流通,避免灰塵過多。
在運行前確認電源電壓與儀器銘牌要求相符,并且電源插座有良好接地。建議使用獨立電源插座,避免因其他設備負荷波動造成電壓不穩。
清洗液需根據實驗要求配置,一般為緩沖鹽溶液。液體應新鮮、澄清并經過濾處理,防止微粒或氣泡堵塞管道。廢液瓶需保持空置狀態,進液瓶需裝入足夠的清洗液。
需提前完成反應步驟的酶標板,并確認板體完整無損。表面不得有油污或其他污染物,以免影響液體分配均勻性。
開機后,Wellwash 1x8會進行自檢,包括泵閥動作、液位感應和管路壓力監測。若發現異常,必須先解決問題再進入后續運行流程。
打開電源開關,等待屏幕點亮并顯示主界面。此時系統會自動初始化,檢查泵閥、液位和通道狀態。若檢測順利,主菜單將進入待機狀態,用戶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通過操作面板進入程序設定界面,依次調整以下參數:
清洗次數:根據實驗要求選擇合適次數,一般設定2至5次。
進液體積:根據微孔板規格設置常用體積,通常為300微升至400微升。
浸泡時間:在需要時可加入停留步驟,一般10至30秒。
吸液模式:選擇單點吸液或雙點吸液,確保殘液盡量減少。
震蕩方式:根據實驗靈敏度選擇輕度震蕩或中度震蕩,以提高洗滌均勻性。
設定完成后可保存為程序,便于后續重復調用。
將準備好的酶標板放置在承載平臺上,確保方向正確。平臺設有定位裝置,應確認板體與定位點吻合,以保證吸液針對準孔位。
在主界面選擇所需程序,按下啟動鍵。系統會依次執行進液、浸泡、震蕩和排液步驟。整個過程由泵閥系統精確控制,保證進液速度均勻、吸液徹底。
運行過程中,屏幕會顯示進度條和當前步驟。若出現報警或中斷提示,應立即停止程序,檢查進液瓶、廢液瓶或管路。
若提示進液不足,應及時補充。
若提示廢液瓶滿,應立即清空并重新連接。
若發生壓力異常,應檢查是否存在氣泡或管路堵塞。
程序結束后,設備會發出提示音,顯示完成狀態。此時可以取出清洗后的酶標板,進入后續的顯色或檢測步驟。
進液體積:350微升
清洗次數:3次
吸液方式:雙點吸液
浸泡:無
適用于常規ELISA檢測。
進液體積:400微升
清洗次數:5次
浸泡時間:30秒
震蕩:中度
用于高背景或粘性較強的實驗。
進液體積:300微升
清洗次數:2次
浸泡:無
吸液方式:單點
適用于樣品量大、檢測靈敏度要求不高的批量實驗。
根據實際實驗需求,用戶可編程設定。例如在兩次沖洗之間切換不同緩沖液,或在部分步驟增加長時間浸泡,以滿足特殊實驗要求。
運行過程中不得隨意移動酶標板,防止液體溢出。
若液體吸取不均,需檢查吸液針是否堵塞。
使用不同清洗液時,必須在程序之間切換時沖洗管路,以防交叉污染。
運行結束后應立即清空廢液瓶,防止溢出或滋生細菌。
遇到停電或突然中斷時,應關閉電源,重新啟動后執行管路沖洗。
每日實驗結束后,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沖洗進液系統,防止鹽分結晶。
及時清理廢液瓶中的液體,按照實驗室廢液處理規定執行。
定期使用清潔液浸泡吸液針,避免蛋白質殘留堵塞。
每月檢查泵體和閥門是否正常,若有老化應及時更換。
定期檢查電源接口、顯示屏、操作面板和傳感器,保證儀器長期穩定。
進液不足:檢查進液瓶液位,若正常則可能為管路堵塞,應排氣或更換管路。
吸液殘留明顯:重新校準吸液針高度或更換密封墊圈。
清洗不均勻:檢查分配頭是否有堵塞,必要時進行超聲波清洗。
運行噪音大:多為泵體磨損或空氣進入,應及時檢修。
顯示報警代碼:根據用戶手冊查找錯誤代碼,按提示操作。
實驗操作人員需穿戴實驗服、手套和護目鏡。
在清洗液準備和廢液處理時,需遵循實驗室化學品管理規定。
遇到液體濺出時,應立即擦拭并保持表面干燥。
定期進行電氣安全檢測,確保無漏電隱患。
賽默飛Wellwash 1x8洗板機在實驗室操作中為用戶提供了高效、穩定的清洗流程。通過標準化的運行步驟,可以顯著提升檢測的可靠性。正確的運行不僅依賴于前期準備和參數設定,還需要實驗人員在運行中保持監控,并在結束后進行完善的清潔與維護。熟悉并遵循以上流程,能夠保證實驗質量,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并減少因操作不當帶來的實驗誤差。
杭州實了個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