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LISA及其他基于微孔板的免疫學、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實驗中,洗板步驟直接關系到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人工清洗往往因操作不均導致背景信號升高或結果偏差,而賽默飛Wellwash 1x8洗板機通過自動化、標準化的流程,實現了快速、均一、低殘留的清洗。本手冊旨在為用戶提供完整的實驗流程說明,以便在實際操作中獲得穩定、可靠的實驗結果。
電源確認:確保接入AC 220V、接地良好的電源插座。
外觀檢查:確認機身無破損,面板顯示正常。
液路確認:洗液瓶、廢液瓶管路連接正確且無泄漏。
洗針檢查:8針排列整齊,無堵塞或彎曲。
洗液:常用PBS緩沖液或含Tween-20的洗液,根據實驗方案配制。
微孔板:標準96孔酶標板,底型可為平底、圓底或V底。
廢液容器:容量≥2 L,帶液位報警傳感器。
吸水紙或擦拭紙:用于板底殘液去除。
開機后,用蒸餾水運行一次沖洗程序,排除管路中空氣與殘液。
打開托盤,將待洗酶標板放置在固定槽中,確保方向正確、孔位居中。
關閉托盤,等待系統自動定位。
在控制面板輸入或調用預設程序:
加液體積:50–1000 μL/孔,常用為300 μL。
沖洗次數:1–10次,根據實驗要求設置,常用3–5次。
浸泡時間:0–3600秒,通常為30–60秒。
震蕩模式:可開或關,增強液體與孔壁接觸。
抽吸強度與時間:設定真空壓力和抽液持續時間,保證殘液≤1 μL/孔。
一個完整的循環包括以下步驟:
加液:泵體驅動清洗液經8針同步注入微孔板的一行。
浸泡:液體在孔內停留設定時間,促進去除非特異性結合物。
震蕩:托盤產生輕微振動,改善清洗均一性。
抽液:通過負壓系統快速將孔內液體吸入廢液瓶。
重復:根據程序設置進行多次循環,逐行完成全板清洗。
實驗結束后取出微孔板,用吸水紙輕觸底部去除殘余液滴。
立即進入加底物或下一實驗步驟,避免孔內干燥。
不同實驗對殘液量要求不同,若信號背景高,可增加沖洗次數或延長抽吸時間。
對于高結合力底物,可適當延長浸泡。
PBS或Tris緩沖液為常用選擇。
若需提高去污力,可加入少量非離子型去污劑(如Tween-20)。
嚴禁使用強酸、強堿或有機溶劑,以免腐蝕泵體與管路。
平底板適合大多數ELISA實驗。
V底板在細胞沉降實驗中更佳,但抽液需避免損傷沉降層。
洗板后應立即進行后續操作,避免因干燥導致蛋白結構改變或非特異性結合。
殘液檢測
在清洗后空孔中加入顯色底物,通過酶標儀測定背景值,殘液少則背景低。
均一性評價
對比不同孔位清洗后的信號值差異,偏差小于10%為佳。
交叉污染檢測
在相鄰孔中加入染料,清洗后觀察是否有液體擴散至其他孔。
實驗后沖洗
使用蒸餾水運行清洗程序5分鐘,沖掉殘余鹽類和蛋白。
廢液處理
廢液瓶清空并沖洗,嚴格按照實驗室廢棄物規范處理。
洗針保養
每周進行一次超聲清洗,防止堵塞。
若發現針尖彎曲,應立即更換。
長期停機
排空液路并吹干,存放于干燥環境。
液體分配不均
檢查泵速、管路和針頭是否堵塞。
殘液量過大
增加抽吸時間或檢查抽液系統密封性。
板孔間污染
確認針頭無滴液現象,必要時降低抽液強度。
儀器報警
廢液瓶滿溢或液路異常,應立即停機處理。
臨床檢測
乙肝、艾滋病抗體ELISA檢測,需多次沖洗以減少背景信號。
食品安全
檢測食品中農藥殘留時,洗板機保證抗體結合的特異性。
科研實驗
蛋白質互作實驗中,清洗精度決定結合曲線的穩定性。
合理設置程序庫
將常用實驗方案存入內存,減少重復設置。
配合實驗節拍
在大批量檢測中,應合理安排加樣、孵育與洗板的時間銜接。
實驗室規范化
建立標準操作規程(SOP),保證不同人員操作結果一致。
賽默飛Wellwash 1x8洗板機通過 1×8通道同步清洗、程序化液體分配與抽吸、低殘液控制,實現了實驗過程中的高效、均一與標準化。
其實驗流程涵蓋 準備、參數設定、清洗循環、后處理與維護,能夠顯著提升ELISA及其他基于微孔板實驗的可靠性。
通過科學的流程控制與日常維護,用戶可以在臨床、科研、食品安全等多領域獲得穩定、可重復的實驗結果。
杭州實了個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