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默飛 Wellwash 1x12 洗板機是一款應用于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細胞學檢測以及其他需要微孔板洗滌實驗的自動化設備。其核心優勢在于能夠通過精確的程序控制,實現液體注入、浸泡與抽吸的有序循環。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程序設置是決定實驗效果的關鍵環節。不同的實驗目標需要不同的清洗參數,例如沖洗次數、每孔體積、殘液抽吸方式等。通過合理的程序設置,可以避免交叉污染、降低背景信號、提高實驗重復性。因此,掌握 Wellwash 1x12 程序設置的規范與技巧,是提升實驗質量的重要保障。
實驗匹配性
程序必須與實驗類型相匹配。例如 ELISA 需要多次沖洗,而細胞實驗可能更注重殘液抽吸力度。
參數合理性
設置的加液量、抽吸時間、浸泡時間均需在設備允許的范圍內,避免出現溢液或清洗不足。
重復性保障
使用統一的參數設置,保證不同批次實驗間的可比性。
操作簡便性
推薦建立標準化常用程序,便于不同實驗人員快速調用,減少人為差異。
Wellwash 1x12 的程序參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沖洗次數
指清洗循環的重復次數。一般 ELISA 實驗推薦 3–5 次,根據抗體結合的牢固程度進行調整。
注液體積
每孔加入的清洗液量,通常范圍為 50–450 μL。常見設置為 300 μL 左右。
浸泡時間
在某些實驗中,清洗液需要在孔內停留一段時間,以促進非特異性結合物質的洗脫。浸泡時間一般設為 30–60 秒。
抽吸時間與模式
決定孔底殘液的多少。抽吸時間越長,殘液越少,但過長可能導致孔底干燥。
常見抽吸模式包括單側抽吸、雙側抽吸與延時抽吸。
板型選擇
平底板、U 型板和 V 型板對程序參數的要求不同。例如 V 型板適合更徹底的殘液清除。
洗液路徑
可選擇順序清洗或交錯清洗,避免管路堵塞或液體積聚。
沖洗次數:3–5 次
注液體積:300 μL/孔
浸泡時間:30 秒
抽吸模式:雙側抽吸 + 延時 2 秒
注意事項:若背景值較高,可適當增加沖洗次數至 6 次。
沖洗次數:2–3 次
注液體積:200 μL/孔
浸泡時間:根據細胞附著情況可調整
抽吸模式:單側輕抽,避免細胞層被破壞
注意事項:建議抽吸時避免與孔底接觸,以減少細胞脫落。
沖洗次數:5–7 次
注液體積:400 μL/孔
浸泡時間:60 秒
抽吸模式:延時抽吸 ≥3 秒
注意事項:沖洗前可使用含表面活性劑的洗液。
沖洗次數:3 次
注液體積:250 μL/孔
浸泡時間:15 秒
抽吸模式:雙側抽吸
注意事項:適合用于需要降低背景干擾的實驗。
進入程序設定界面
開機后,按下程序設置鍵進入參數輸入模式。
設定沖洗次數
根據實驗需求輸入 2–7 次。
輸入注液體積
在允許范圍內設置體積,確認無超限。
選擇浸泡時間
若無要求,可設為 0;若需要增強洗脫,可設 30–60 秒。
選擇抽吸模式與時間
推薦使用延時抽吸,確保殘液盡量減少。
保存與調用程序
輸入完成后保存,編號存儲,方便下次直接調用。
根據實驗數據反饋優化
若實驗結果出現背景值高、信號差異大等問題,可適度增加沖洗次數或延長浸泡時間。
考慮板型差異
U 型板殘液多,需延長抽吸時間;V 型板殘液少,可縮短程序時間。
洗液特性調整
含表面活性劑的洗液可減少非特異性結合,但需避免過度起泡。
時間與效率平衡
實驗效率和清洗徹底性需兼顧,避免過長的清洗程序影響后續實驗步驟。
清洗不均勻
調整加液體積,檢查針頭位置。
殘液過多
增加抽吸時間或選擇雙側抽吸。
信號偏高
增加沖洗次數,使用含緩沖鹽的洗液。
細胞脫落
減少沖洗次數,降低抽吸強度。
建立標準化程序庫
針對不同實驗需求建立固定程序,編號存檔。
定期校準與測試
每季度進行一次校準,確認體積與時間設定準確。
使用日志記錄
每次使用記錄所用程序及實驗結果,便于優化與追蹤。
人員培訓
新人員上機前需熟悉程序設定流程,避免誤操作。
實驗安全
程序設置過程中不得隨意更改系統參數,避免超出安全范圍。
操作人員需配戴手套與護目鏡。
合規性管理
程序文件需符合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如 ISO 或 GLP)的要求。
修改程序需經過實驗室主管審核。
賽默飛 Wellwash 1x12 的程序設置是保障實驗結果準確性與實驗室規范化管理的重要環節。通過科學的參數設定,實驗人員能夠有效降低背景干擾,減少殘液殘留,提高實驗重復性與數據可靠性。
合理設置沖洗次數、體積與抽吸模式,是實驗成功的核心。
根據實驗類型建立標準化程序庫,便于快速調用與統一管理。
結合實驗反饋不斷優化程序,確保長期運行效果最佳。
加強人員培訓與記錄管理,提升實驗室整體質量控制水平。
通過系統化的程序設置與規范化的管理,Wellwash 1x12 將在 ELISA 及其他微孔板實驗中持續發揮重要作用,為科研和臨床實驗提供可靠支持。
杭州實了個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