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默飛 Wellwash 1x12 洗板機是一款為免疫學檢測、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細胞學和核酸檢測而設計的自動化設備。它能夠通過精確的清洗步驟,有效去除未結合的分子或雜質,從而提高檢測結果的靈敏度和重復性。本指南旨在為實驗人員提供全面的操作方法與維護要點,幫助用戶熟練掌握該設備的使用,提高實驗效率和數據可靠性。
實驗環境要求
將設備放置于穩固、平整的實驗臺面。
避免靠近強烈震動、直射陽光或高濕度區域。
確保周圍環境潔凈,以防止粉塵或雜質進入液路系統。
電源與接口檢查
電源電壓需符合設備標注的標準。
確保電源線與插座接觸良好。
若使用外部真空泵,應確認管路連接牢固無漏氣。
液路系統檢查
檢查清洗液瓶中液體是否充足。
確認廢液瓶已清空并安裝好防溢閥。
管路內不得有明顯氣泡或堵塞。
微孔板與耗材準備
使用符合國際標準的 96 孔酶標板。
根據實驗需要配置緩沖液或專用清洗液。
建議過濾溶液,避免顆粒堵塞噴針。
開機與初始化
打開電源開關,設備進入自檢模式。
屏幕顯示主界面后,確認各項功能是否正常。
實驗參數設置
清洗次數:通常為 3–5 次,可根據實驗需求調整。
加液體積:50–500 μL 之間,需與反應體系匹配。
浸泡時間:部分實驗需要停留 30–60 秒,以溶解非特異結合物。
吸液高度:調節噴針下探深度,避免破壞孔底固定物質。
放置微孔板
將 96 孔板正確放置在承載平臺上。
確保方向一致,避免因孔位錯位而導致實驗失敗。
自動清洗步驟
加液:噴針均勻注入清洗液。
浸泡:液體在孔中停留設定時間。
抽液:真空系統啟動,殘液被吸出。
重復循環:根據設定程序自動完成多次清洗。
完成與取板
系統提示清洗完成后,平臺自動歸位。
小心取出微孔板,避免液體殘留滴落。
ELISA 實驗清洗模式
設定三次沖洗,每次 300 μL,吸液后短暫停留。
適合去除未結合的酶標抗體,提高信噪比。
細胞實驗清洗模式
使用溫和吸液強度,避免細胞脫落。
建議采用低壓模式,減少對細胞單層的干擾。
快速沖洗模式
適合常規預清洗或板面清理,通常 1–2 次循環即可。
長時間浸泡模式
針對高背景反應實驗,可設置長時間停留,以徹底去除非特異性結合。
清洗液選擇
應根據實驗體系選擇適當緩沖液,如 PBS 或 TBS。
避免使用含高濃度鹽或黏稠溶液,以免損壞噴頭。
吸液高度調節
過深可能損壞孔底固定層,過淺則殘液過多。
建議預先測試并記錄適合的高度參數。
殘液控制
殘液體積過大會稀釋下一步試劑。
通過增加吸液時間或優化真空壓力來改善。
防止交叉污染
定期沖洗管路,避免不同實驗之間的殘留液互相影響。
必要時使用含去污劑的清洗液進行徹底清潔。
日常維護
實驗完成后,用去離子水沖洗管路 3–5 分鐘。
廢液瓶及時倒空,防止滋生細菌。
擦拭外殼,保持設備表面潔凈。
定期維護
每周檢查噴頭有無堵塞,必要時拆下浸泡清洗。
每月檢查管路密封性,防止空氣進入。
每季度更換或清理過濾器,確保液路暢通。
長期停機處理
若長時間不使用,應將液路中殘液徹底清空。
用無水乙醇沖洗一次,以防細菌或藻類滋生。
噴頭出液不均勻
可能是管路堵塞或泵壓不足。
應清洗噴頭并檢查液泵。
吸液殘留過多
可能是負壓不夠或吸液針位置不當。
檢查真空系統并重新校準吸液高度。
設備報警
檢查液體是否用盡或廢液瓶已滿。
根據提示逐項排查,恢復正常運行。
操作安全
在加液或倒廢液時佩戴實驗手套。
避免直接接觸潛在有害試劑。
電氣安全
禁止在潮濕環境中使用。
如有異常聲響或燒焦氣味,應立即斷電。
廢液處理
按照實驗室生物安全規定處置廢液。
對含有有毒或傳染性物質的廢液,需高壓滅菌或專業處理。
在免疫學檢測中的應用
提高 ELISA 的檢測靈敏度,降低背景噪聲。
適合大批量樣本檢測,提升實驗效率。
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
洗板機能保證藥物篩選實驗中條件的一致性。
在高通量檢測中尤為關鍵。
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
用于病毒抗體檢測、細菌學檢測等。
自動化洗板保證了診斷數據的準確性。
參數優化
在實驗初期多次試驗,找到適合自身實驗的最佳清洗參數,并建立記錄。
人員培訓
建議所有使用人員經過統一培訓,掌握標準化操作方法。
設備檔案管理
建立維護記錄和故障記錄,便于追溯和分析。
賽默飛 Wellwash 1x12 洗板機以其 高效、穩定、可編程 的特點,成為 ELISA 和多種生物實驗的重要工具。通過掌握實驗前檢查、正確的操作流程、合理的參數設置和日常維護方法,實驗人員可以有效降低誤差,提高數據可靠性。同時,遵守安全規范和最佳實踐經驗,也能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使其在科研和臨床中發揮最大價值。
杭州實了個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