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默飛Wellwash 1x12洗板機是一款廣泛應用于免疫學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細胞學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學相關檢測的自動化設備。它能夠完成多種板式實驗中的清洗與液體處理操作,極大提高了實驗的效率與數據的穩定性。由于該設備在實驗中的作用極其關鍵,因此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實驗流程十分必要。規范的實驗流程不僅能保證操作人員快速掌握使用方法,還能提升實驗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
清潔度要求:實驗環境需保持干燥與整潔,避免灰塵或顆粒物進入儀器液路。
溫濕度條件:室溫20–25℃,相對濕度40–70%,過高或過低可能影響電子元件與液體分配精度。
安全條件:操作區域需具備良好的通風,特別是處理含有化學試劑和生物樣品時。
清洗液:常用PBS、去離子水或專用緩沖液,根據實驗要求配置。
實驗耗材:96孔或其他規格的酶標板,需確保清潔無污染。
廢液瓶:準備容量合適且干凈的容器,避免實驗中途溢出。
電源與接地:確認電源線完好,插座接地良好。
液路與管路:檢查進液管、排液管是否彎折、堵塞。
噴嘴狀態:確保噴嘴干凈無堵塞,必要時用純水沖洗。
打開電源,設備自動進行自檢。
屏幕顯示正常后進入主界面。
如出現報警信息,應根據提示檢查管路或液體狀態。
實驗模式選擇:根據實驗要求選擇標準清洗、快速清洗、循環清洗等程序。
參數設定:
每孔注液體積(常見范圍:300–400 μL)。
注液次數與浸泡時間。
吸液模式(單次吸液或多次吸液)。
廢液排放時間。
將進液管插入準備好的清洗液瓶。
啟動“Prime”功能,預充管路,排除空氣。
檢查廢液瓶是否處于可用狀態。
將實驗完成后的酶標板放置在承載臺上。
確認板位正確,避免傾斜。
設備根據設定參數自動將清洗液注入孔內。
通過噴嘴均勻分配,防止液體沖擊過大。
經過設定時間后,吸液針自動將孔內殘液抽走。
根據實驗要求,程序可設置2–5個清洗循環。
部分實驗需在清洗中間設置浸泡環節,以確保結合物完全去除。
所有殘液通過排液通路進入廢液瓶。
操作過程中需隨時觀察液位,防止溢出。
清洗完成后,設備提示操作結束。
小心取出酶標板,避免殘液滴落。
根據后續實驗需要進行下一步反應或直接檢測。
將進液管插入去離子水瓶。
運行沖洗程序,去除管路內殘余試劑或鹽分。
建議運行2–3個循環,直到廢液澄清透明。
倒掉廢液,嚴格按照實驗室危廢管理要求處理。
用水沖洗廢液瓶并晾干。
確認液路清洗完成后,關閉設備電源。
拔掉電源插頭,長時間不用時收納進液管與排液管。
每月進行一次體積校準,確保注液量與吸液量的準確性。
使用標準板進行驗證。
對比實驗前后孔內殘余液體情況,確保清洗徹底。
若背景值偏高,應檢查清洗次數與噴嘴狀態。
每次實驗必須進行充分液路沖洗。
若實驗涉及不同試劑,應分開使用液體瓶并定期更換。
每周檢查管路與泵體。
每月進行一次深度清洗與保養。
孔內液體殘留過多
檢查吸液針高度設定。
確認廢液通路是否通暢。
液體分配不均
可能是噴嘴堵塞,應拆卸清洗。
檢查泵體壓力是否正常。
液路出現氣泡
運行“Prime”程序排氣。
檢查進液管是否完全插入液體。
廢液瓶報警
及時清空廢液。
檢查傳感器是否正常。
用去離子水沖洗液路后關機即可。
不必使用保存液。
在水洗后引入廠家推薦的保存液。
管路斷開并收納,避免暴露在空氣中。
設備加蓋防塵罩,置于干燥環境保存。
實驗全程佩戴手套和實驗服,避免試劑接觸皮膚。
清洗含有潛在生物危害的樣品時,需在生物安全柜附近操作。
含化學試劑或生物樣品的廢液不得直接倒入下水道。
應按照實驗室危廢管理制度集中收集與處理。
所有實驗人員需經過培訓后方可獨立操作。
在設備旁張貼標準操作規程,確保執行一致性。
賽默飛Wellwash 1x12洗板機實驗流程包括:實驗前準備、程序設定、清洗操作、實驗后液體處理和設備維護五大環節。每一個環節都與實驗結果的準確性緊密相關。通過建立標準化流程,可以實現以下目標:
保證數據可靠性:避免殘留與交叉污染。
提升實驗效率:減少人工操作,節省時間。
延長設備壽命:科學的維護可減少故障發生。
符合安全規范:嚴格的廢液管理與防護措施,保障人員與環境安全。
綜上所述,Wellwash 1x12的實驗流程不僅僅是一套操作步驟,更是一套系統的實驗管理方法。規范化、細致化和標準化的執行,才能最大程度發揮設備性能,為科研與檢測提供高質量的數據支持。
杭州實了個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